三 《西游记》
(一)《西游记》的成书过程和作者
《西游记》是继《三国演义》和《水浒传》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。它的成书,酝酿了七百多年。无数计的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心血,为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。
唐太宗贞观三年(629),玄奘不顾禁令,偷越国境,费时十七载,经历百余国,前往天竺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,震动中外。归国后,玄奘奉诏口述所见,由门徒辩机辑录成《大唐西域记》,介绍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、宗教信仰、地理资源、打开了人们的眼界。这为后来的《西游记》提供了广阔的资料。
南宋的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,形式近乎寺院的“俗讲”。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。 这为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形成提供了资料。
取经故事定型是在元代。元时磁州窑的唐僧取经枕上已有唐僧、孙悟空、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形象。
取经故事的最后完成者是吴承恩(1510?—1582?)十五年(1546),他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,淮安山阳(江苏淮安)人,出身于一个从“两世相继为学官”,终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,“髫龄即以文鸣于淮”,却“屡困场屋”,直到嘉靖二十三年(1544),三十多岁时,始补岁贡生;后因母老家贫,作过短期的长兴县丞。但他长期度过的,却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。这固然销磨了他“少年人谩比终军”的锐气和壮志,却也激发他“迂疏漫浪,不比数于时人”的愤慨和狂傲,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当时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变革的思想感情。而他的“善谐剧”的风趣,酷爱野史奇闻的癖好,一旦和那种深沉的愤懑情绪结合,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继承“志怪”传统,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动机。他的《禹鼎志》就是寓有鉴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说。他的诗如《瑞龙歌》、《二郎搜山图歌》等,也都表现了借神话传说,寄托扫荡邪魔、安民保国的愿望。它的浪漫主义风格,不仅可以和小说《西游记》互相印证,而且也流露了他创作《西游记》的意图。吴承恩虽处在前后七子“驰骛天下”的时代,而他的诗文创作却能一枝独秀,不入藩篱。这种追求艺术独创的精神,在小说《西游记》中,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。
拿《西游记》与以前一切取经故事相比较。功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:
⑴ 冲淡了宗教色彩,丰富了作品的现实主义内容;把一个以宣扬佛教精神、歌颂虔诚教徒为主的故事,改造为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和时代特征的神话小说。
⑵ 在人物处理上,原来备受赞扬的圣僧玄奘受到某些批判,退居次要地位;而体现人民理想的孙悟空却成为全书中心人物。
⑶ 孙悟空“大闹天宫”的故事提到卷首。又把许多人所熟知的神话人物、神话故事有机地组织到取经题材之中,赋予它们以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。这些人物、故事,不仅有佛教的,也有道教的;不仅有一般民间传说,也有作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启示下的新创。因此故事内容也越加多采多姿。
⑷ 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故事的神话传说,赋予作品以独特奇妙的艺术风格。
这些就使《西游记》成为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。
(二)《西游记》的思想内容
《西游记》的主要思想:是由历史上风起云涌、此伏彼起的农民战争构成的。孙猴子打乱了“三界”的秩序,龙王、阎王上告天廷。玉帝“遣将擒拿”不成,又来“降旨招安”,进行欺骗,反被孙悟空识破诡计,一叛再叛,直“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,四天王无影无形”,定要玉帝让出天宫,“若还不让,定要搅攘,永不清平”!一方面是追求自由的“妖界”英雄在斗争中不断成长,另一方面是等级森严的神权统治以镇压来维持秩序。这正是封建现实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神话中的再现。孙悟空生气勃勃的反抗斗争,在厂卫横行、民不聊生的嘉靖朝代,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,给了人们意味深长的启示;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憎恨秦汉以来的专制王朝,并把希望深深寄予“豪杰之士”的民主思想
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当数孙悟空。但孙悟空前后的命运是互相矛盾的,在性格上却自有一致之处。 其次是唐僧,《西游记》中的唐僧保留著历史人物玄奘虔诚苦行的一面。他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佛教真理,明知西行途中“渺渺茫茫,吉凶难定”,仍然束装前进。但在唐僧身上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,讽刺性地得到了统一。
《西游记》除了这几个主要形象之外,还用大笔勾勒出一个井然有序的天上世界,一片庄严神圣的西天佛士和一批各具体态的神魔形象。
唐僧取经原是宣扬佛教功德的讲经故事,虽在民间中加入了很多进步内容。然而在《西游记》里仍有不少赞颂佛祖功德无量,法力无边,宣扬宿命论的思想内容。一难方除,几乎总有个神佛下来讲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的道理。九九八十一难是定数,少了还得补。至于作者在明代三教并峙的现实影响下,为调和教派冲突而提出的“三教合一”的主张,只能起麻痹人民的作用。由于这种思想起了消极作用,艺术上也出现了败笔。到西天日近之时,孙悟空的性格也起了相应的变化:不仅信口谈禅,甚至在凤仙郡求雨之际,还大肆宣传“人有善念,天必从之”的教条,对玉帝表现了反常的虔敬。这是与孙悟空的形象不合的。、
(三)艺术成就
《西游记》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,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,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。《西游记》中,善意的嘲笑、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,使不少地方妙趣横生,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性格特征。《西游记》的语言有散文,有韵语,它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。敌我交锋,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分;交手后,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热烈和紧张。
在结构上,《西游记》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,依次展开情节。“大闹天宫”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,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;“江流儿”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;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、神佛、妖魔间的错综关系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;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,错落有致,而又因果分明。此外如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而各有著落,老鼋驮经落水也早有伏笔,女人国检阅文牒,补书三徒姓名,再重述前历国名:凡此种种,无论是某段故事之内,无论是各段故事之间,都经纬分明,表现出作者在结构组织上的匠心。
三 其它小说
(一)历史演义和英雄小说
明中叶后长篇小说,数量最多的是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。它们都属于历史小说的范围,不过前者主要是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;而后者是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描写重点。
明中叶后产生的历史演义,共有二十馀部,从远古至明代,几乎每明历史都有通俗的演绎。 代表作有余劭鱼的《列国志传》,甄伟的《西汉演义》等。
在英雄传奇小说方面,这时期产生的作品很多是通过隋末农民起义、唐末五代的分裂、宋代抗辽抗金的战争等,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。其中影响较大的是《北宋志传》。
《北宋志传》的作者熊大木,嘉靖时书坊主人,是英雄传奇小说较早的作者,在《北宋志传》以外还编有《西汉志传》、《东汉志传》、《唐书志传》、《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》等,对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,起过重要作用。
但是,《北宋志传》里所表现的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是紧紧纠缠在一起的。全书艺人物性格不够鲜明、生动,情节缺少提炼,甚至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,以及某些迷信、荒诞的描写,这些都影响到它的文学价值。
此外,较好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吉衣主人的《隋史遗文》和无名氏的《英烈传》等。
(二)《封神演义》和其它的小说
在《西游记》出现之后,明中叶神魔小说创作风靡一时。但其中比较好的是隆庆、万历年间的《封神演义》。
《封神演义》一百回,据现存刊本的题记,它是由许仲琳编辑的。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为基础,博采民间传说,并加上自己的虚构,演绎成了长篇的神魔小说。它一面假借历史事件,托古讽今,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;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,宣扬了宿命论和“三教合一”的思想。
《封神演义》塑造了几个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。比如哪吒的纯朴和反抗,杨戬的勇敢和机谋,妲己的狡猾和残忍,申公豹的挑拨离间、倒行逆施,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。而某些明显是从民间故事中吸取来的片断,如“哪吒闹海”等,写得更为生动。
其它神魔小说提出的有《四游记》中余象斗编的《南游记》、罗懋登的《三宝太监下西洋》和董说《西游补》等。
(三)《金瓶梅》
明代后期,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堕落,社会道德极端败坏。在文学方面出现了一些淫秽小说,它们是封建阶级淫荡生活的反映,相当全面地暴露了现实的腐朽和黑暗,在艺术上也有它独特的创造,在小说发展上有一定的地位。《金瓶梅》就是这样的作品。
《金瓶梅》成书大约在万历年间,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。兰陵即山东峄县,因为书中大量运用山东口语,作者当为山东人,但真姓名不可考。
《金瓶梅》一百回的版本可以归纳为两个系统:一是有万历丁巳(1617)年间“东吴弄珠客”序的《金瓶梅词话》系统;一是明天启间(1621—1627)《原本金瓶梅》的系统 。
就总的倾向看,作者对黑暗现实描绘的态度是冷漠的。书中暴露了这个社会的堕落和不可救药,而人民的希望和理想光辉却无一点闪现。作者以封建统治阶级的固有的偏见,严重地歪曲了那些出身下层的“小人物”的面貌,把受迫害的“小人物”写成了奴才,缺乏反抗。有的“小人物”只写了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帮凶,但没有写他们心灵的痛苦和创伤,以及形成那些变态性格的根本社会因素。甚至连西门庆有些罪恶,仿佛也是出于他手下的“小人物”所指使,这样就模糊了是非,为罪恶的封建制度作掩护。另一方面,作者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所进行的罪恶活动,缺乏明确的憎恶和批判。
在艺术上,作者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,如西门庆的“害死人还要看出殡”的狠毒性格;潘金莲的淫荡泼辣的心理;应伯爵的打诨趋时的帮闲嘴脸。小说把庞杂的故事情节,组织得有条有理;语言酣畅明快,都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。但由于作者对于生活现象的美丑不分,大量的淫秽描写,既使其丧失美学价值,也为后起的淫秽小说开了不良的先例。
不过,《金瓶梅》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,又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。它对后来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。《红楼梦》就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。
在《金瓶梅》前后,还出现了许多淫秽小说,如《玉娇李》等,今天多已失传了。